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

倡醒神病机 立手法量学 重脏腑辨证 发刺络新旨——石学敏临证经验

作者:秘书处编辑 来源:信息部 点击:4816次 更新:1554480000

  

石学敏,男,天津西郊人,1938年生。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,1965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针灸研究班,19681972年在阿尔及利亚中国医疗队工作。回国 后,组建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。从原仅有3人的针灸门诊,发展到拥 有百名针灸医师、百张床位、千人门诊量、10个专科及现代仪器设备的医教研针灸基地。

   石氏善于把挖掘、整理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临证体会结合起来,用以发展针灸临床学术水平和提高临床疗效。故在治疗中风、胆绞痛、无脉证等急重病证方面, 有较明显疗效。他设计的“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”课题,1982年获天津市政府 烦发的科研成果二等奖。他提出的针刺手法量学“四大要素”,1986年被天津市科 委评为市级科研成果,并经全国中医界重大科研成果鉴定委员会审议,评为部级科研成果。他主要的著作和论文有《实用针灸学》、“捻转补泻手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及其量学概念”、“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塞617例临床观察”等。现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、针灸科主任、主任医师、教授。

 

一、学术特点和医疗专长

1.倡导醒神、调神、安神法

    1)倡用醒神开窍针刺法:二十年来,石氏对“神”的生理、病理、诊 断、治疗,从整体观的角度进行研究,得出四点认识:神之所在:心藏神,脑为元神之府;神之所主: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;神之所病:百病之始,皆本于神;神之所治:凡刺之法,先醒其神。基于这一认识,他提出“窃闭神匿”病 机说,倡用“醒脑开窍”针刺法,并分“大调神”和“小调神”两种方法。① 大调神:取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和督脉人中二六,主要用于心神昏瞀,意识丧失之 怔。如中风的脱、闭,惊悸,癔病,癫狂痫,中暑、中毒导致神志昏迷者及久病 不愈的腰腿痛,耳鸣,耳聋,抽搐,瘛疯等,以“内关、人中”为主穴,辅以随 证加减。②小调神:取督脉上星、印堂,手厥阴心包经内关三穴,主要用于非 器质性的心悸,痛疼,遗尿及阳萎、遗精等。

2)对中风病的新探索:1972年以来,石氏对中风从三个方面进行探 索。①在病机上,历代医家有“正虚邪中”、“外风中袭”、“心火暴张”、“痰湿生热”、“水不涵木”之见,他据《内经》“主不明,则十二官危”之论,剖析中风病的两大症状一神志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,认为:中风病的 主要病理机转是窍闭神匿,神不导气,致神无所附,肢无所用。②在立法处方上,古医家对中风病机认识不同,治疗上立法各异,有驱风通络、清热除痰、平 肝熄风、益气养血等,选穴配方多遵“治痿独取阳明”之说,以取阳经俞六为主,以疏通经络为主。他另辟溪径,据“窍闭神匿”病机,立“醒神开窍”大法,在治疗上,以开窍启闭,改善元神之府一大脑的生理功能为主,在取穴 上,以阴经俞穴为主。主穴:内关、人中、三阴交。辅穴:极泉、尺泽、委中、 合谷。人中为督脉、手足阳明之会,督脉起于胞中,上行入脑,取之可调督脉,开窍启闭以健脑醒神。内关为八脉交会之一,通于阴维,属厥阴心包之络六,有养心宁神,疏通气血之功。三阴交为足太阴、足厥阴、足少阴三经之会,有益肾’ 生髓之效,肾藏精,精生髓,脑为髓海,髓海有余,可促进脑的生理功能的恢复。经微循环、血流变和动物实验证明:人中、三阴交可明显促进脑血循环,增加脑灌注量,增强血管弹性。内关穴不仅可改善心脏的功能,使心肌收缩加强, 输出量增加,而且在改善心脏功能的同时,增加脑灌注量。三穴相伍,可促进脑组织的代谢和修复,改善大脑的生理功能,收到“醒神开窍”之功。其余肢体四穴,为疏通经络之用。③在手法操作上,由于古代医家多以“正气本虚、风邪 外入”解释中风,以“疏经活络”、“风取三阳”治疗中风,故行针施术多以 “”法为主。基于中风病“神窍匿闭”病机说和“启闭开窍”针刺法的确立, 石氏提出行针施术以“泻”法为主,并经反复实验对每一穴位的具体操作制定明 确要求。即:先刺双侧内关,直刺11.5寸,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,施术 1分钟。继刺人中,用雀啄手法,至流泪或眼球周围充满泪水为度。三阴交,沿 胫骨后缘进针,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度角,进针11.5寸,采用提插的补 法,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。极泉,循经离原穴1寸处进针0 .51寸,采用提 插的泻法,至患侧上肢连续抽动3次为度。委中,仰卧位抬腿取穴,进针11.5 寸,采用提插的泻法,以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。合谷,针向三间处,采用提插 的泻法,以患侧食指抽动3次为度。

采用上法对脑梗塞617例和经脑CT诊断为脑出血113例中风患者进行治疗, 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7.12%和49.56,总有效率均为96.46%。

3)用调神法治顽固性疼痛:顽固性疼痛,可见于多种疾病,缠绵难愈。 石氏据《素问,灵兰秘典》“主不明,使道闭塞不通”之意,认为:疼痛病机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经脉气血运行不畅,而经脉气血的流行又与心和神关系密切, 神能导气,气畅则道通,通则不痛,“心寂则痛微”。故治以“调神法”,重用 内关、人中理气调神,“调其神,令气易行”,能收“以意通经”而镇痛之效。

   4)用安神法治小儿遗尿:小儿遗尿,历代多归纳为肾气不足、上元虚冷 和脾肺气虚、摄纳无权两类病机。治疗多用培元补肾、健脾益气,敛肺缩泉诸法。据石氏观察,精神紧张、过度疲惫是小儿遗尿的主要诱因,其病机亦应属于 “心神昏瞀,制理无权”,故立法以调节心神为主,重用人中、印堂、百会等健 脑宁心,安神益志之穴,常可获效。

   5)用醒神通窍法治耳聋耳鸣:耳聋耳鸣,是中老年人多发病,尤其神经 性耳聋耳鸣,多终生不愈,病之日久可使患者精神恍惚,情绪不定,对本证目前 国内外尚无好的办法。石氏据《内经》“髓海不足,则脑转耳鸣”,“脑为之不 满,耳为之苦鸣”之论,提出耳聋耳鸣的病机为“心神昏瞀、清窍不利”故治宜 健脑聪耳,醒神通窍。临床重用内关、人中、百会等俞穴醒神开窍,配翳风、听 宫、听会聪耳通窍,收到良好疗效。

   6)用安神理气法治呃逆:呃逆,虽属轻症,然持续频繁发作亦为顽疾。 曾有呃逆昼夜持续710天患者,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无效。石氏认为,呃逆病机 关键在于胃气不降,而常以情绪波动,精神刺激为诱因,故尊“制其神,令气易 ”经旨,取内关、人中为主,配天突、膻中二穴,常收桴鼓之效。

    此外,“醒脑开窍”针刺法还用于癔病的治疗,对癔病性失明、失语、幻 听、幻视、抽搐、痉挛、震颤、瘫痪等,往往针后病除。

2.针刺手法的置学研究

    石氏认为,针灸学属自然科学范畴,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科学的量学观。为探循针刺手法的规范量学,他取基本的手法一一 “埝转”、“提插”作为对象,对进针方向、针刺深度、留针时间、两次间隔时间进行研究,经十年努力,获得可喜成果。

   1)理论研究:提出捻转补泻手法“四大要素”。即:①捻转补泻与作 用力方向的关系是:以任、督二脉为中心,左右两侧捻转时给作用力的方向,向心者为补,离心者为泻。(即左侧作用力方向为顺时针,右侧为逆时针,其具体操作时加作用力,倒转时自然退回,这样的一捻一转连续不断,形成捻转的补 法;捻转泻法则作用力的方向左右两侧为离心,即左侧为逆时针,右侧为顺时针)任督二脉俞穴,则采用迎随补泻、呼吸补泻或平补平泻。这一临床研究,较之古医家“迎夺左而泻凉,随缝右而补暖”,“左转从子能外乃主阳,右转从午能内行主阴”及近代“大指向前为补,大指向后为泻”等论述更加具体化,规范 化。②捻转补泻与作用力大小的关系是:捻释时,小幅度、高频率,其限度为 1/2转,其频率为每分钟120次以上为补;捻转‘时,大幅度,低频率,其限度为一转以上,频率在每分钟5060次为泻。此观点的提出;使古人“捻转幅度小, 用力轻为补,捻转幅度大,用力重为泻”的论述,从宏观进入到有数据可循的量學范畴。③施行捻转补泻手法所持续时间的最佳参数是:每个穴位13分钟。 这个参数,是经过对正经365穴,经外50余穴的逐一考察对比提出的。④两次施术间隔时间的最佳参数为36小时:针刺治疗后其持续作用时间因病而异,为 找出针刺治疗有效作用的蓄积时间,经50余病种的逐一勘测,提出每个穴位在治疗不同病种中所持续时间的最佳参数。如针刺人迎六治疗脑血管疾患,施术3分钟,其脑血流图改变最为明显,施术后6小时,其脑供血开始衰减。因此,对此 疾病应该6小时蓄积一次治疗。再如针刺治疗哮喘,施捻转补法3分钟后,肺内哮鸣音逐渐减小,病人症状缓解,最佳有效治疗作用持续34小时,提示4 时后要再次蓄积治疗。

   四大要素的提出,为针刺量学的规范化、统一化作了可喜的尝试。

    2)临床实验:石氏“从疑难重症中选题,到临床实践中检验”的研究方法,贯穿于手法量学研究的全过程。现将有关情况概述如下:①改变“椎基底 动脉供血不足”的临床实验。对54例经脑电图、脑血流、微循环检査诊断为脑动脉硬化反映在基底动脉方面的症候群,或因颈椎增生压迫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良者,他取足少阳胆经风池、完骨,足太阳膀胱经天柱三对俞穴,每穴均掩小幅 度、高频率捻转补法3分钟,每日治疗两次,患者头晕、目眩、心烦、失眠等症状得到相应缓解,同时在施术过程中用XLJ-II型双导脑血流图分别描记拖手法后即刻、2小时、4小时、6小时的枕乳导联图形,可见波幅较针刺前增高, 重搏波出现,提示脑供血有改善,血管弹性增加,与临床症状的改善是一致的。 ②治疗“胆石症”的临床实验。对102例经胆囊造影或B超”诊断为胆囊结石的患者,他取足厥阴肝经太冲,足少阳胆经阳陵泉、日月(右)五个穴位,每 穴施捻转的泻法1分钟,随着手法的实施,患者自觉右上腹抽动感,特别对泥沙 样结石,可在针刺37次后排石,曾对30例患者做针刺前后胆囊造影摄片观察,经采用大幅度、:低频率的捻转挥法1分钟后,体位不变,立即摄片,可见胆 囊影象模糊,提示胆囊收缩,继续施手法3分钟时拍片,可见胆囊体部一圆形结 石移向胆囊颈部,临床效验和物理观察都有力地证明了采用捻转泻法的规范量学 有助于加大胆汁排湾,促进欧狄氏扩约肌扩张,促进胆石排出。③治疗“冠 心病”的临床实验。对380例经心电图、心动超声、心脏监测系统诊断为“冠心病”患者,他取手厥阴心包经内关,手少阴心经都门,足太阳膀胱经心俞、膈 俞,任脉膻中几个穴位,采用捻转的补法,施术3分钟,患者胸闷蹩气,左肩臂刺痛感相应减轻,随心电图机观察,可见S-T段在原基础上有所恢复,T波波幅亦有增高,提示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耗氧状况有改善。

3)基础研究:为证实同一穴位采用不同量学手法是否有差异,他从血液流变学、血脂等方面进行了实验比较,采用双盲法,观察对象为发病10天以内的中风住院病人,主要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,脑血栓形成患者。第一组30例,采用“醒脑开窍针刺法”的规范量学;第二组30例,仍采用“醒脑开窍针刺法” 猪六,但在操作上用传统手法。经测定全血粘度、红细胞压积、红细胞电泳、血小板电泳、胆固醇、高密度脂蛋白等七项指标,实验结果证实:同用“醒脑开 窍”诸穴,规范量学手法与非规范量学手法,在治疗前各项指标没有显著性差 异,而治疗后比较,在血液流变学、血脂七项指标方面,均有极显著性差异,

P0.01。实验结果充分说明,治疗效果的好坏,不但与选穴、配方有关而且与手法的差异有很大关系,证实针刺手法量学的提出和规范是十分重要的,印正了手法量学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。

3.经脉、经筋辨证的应用

   1)腰腿痛(根、干性坐骨神经痛):此病可由脊柱关节疾患诱发,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成,属痹证。石氏据其病侧循腰至臀,抵腘达踝,均发剧痛的主证,辨为太、少二经的经脉发病,其症状表现与《灵枢,经脉》足太阳膀胱经 “腰似折,脾不可以曲,腼如结,腦如裂,髀、膝外、足、胫、绝骨、外踝及诸 节皆痛,小指次指不用”和足少阳胆经“足外反热,是为阳厥”的病候记载完全 相合,故本“经脉所过,主治所及”之旨,法立“疏调太、少经脉,通经止痛”, 方取太、少二经的大肠俞、秩边、委中、阳陵泉四穴,痛久不愈者加人中。操作 要领:大肠俞,俯卧位,直刺22.5寸,用提插的泻法,令针感向下传导至足跟 部或足趾端。秩边:俯卧位,直刺33.5寸,用提插的泻法,令针感向下传导至 足趾端,下肢抽动3次为度。委中,仰卧位,抬腿取穴,令针感向下传导至足趾端,用提插的泻法,令下肢抽动3次为度。阳陵泉,针尖向下斜刺,深度2寸, 用提插的泻法,令针感传导至足阯端。人中,施雀隊手法,以眼球充满泪水为度。

    石氏曾收治11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,其中发病最短的一个月,最长的十八年, 绝大部分继发于脊柱关节疾患,如增生性脊柱炎,隐性脊柱裂,椎间盘退行性变等。部分为梨状肌损伤,骶髂关节炎,髋关节炎,腰肌软组织损伤。采用上法, 临床治愈率83.6,总有效率达99

   2)脉痹(无脉证):多为风寒湿邪侵犯经脉,致经脉循行部位失于气血濡养所致,出现寸口、冲阳、气街脉微,疼痛,厥冷,无力,久之由经脉及脏 腑,可见心悸、气短、头眩、目瞭。石氏辨为此乃手太阴肺经、手少阴心经是动 病的“臂厥”证和足阳明胃经是动病的“奸厥”证。故法立“舒经通脉”,方取 手太阴肺经太渊、足阳明胃经人迎为主穴。上肢无脉辅以心、肺经排刺;下肢无 脉辅以脾、胃经排刺;头痛头晕加风池;视力减弱加睛明、愤竹;心前区痛、胸 闷加心俞。太渊为肺之原,又为脉会,取之以益气通脉,人迎为足阳明胃经脉气 所发之处,系阳明、太阳之会,阳明多气多血,针之以调气血,通脉络。心肺脾 脅经排刺为疏通经脉气血,使阳气外达。取风池祛风疏邪以清头眩,心俞宽胸益 气,清心安神,睛明疏风泻火,滋阴明目。操作要领:太渊:直刺,深度匕5寸, 施捻转补法3分钟。人迎,直刺11.5寸,施埝转补法3分钟,令针感沿下齿上 头,向后背、前胸扩散或触电感沿肩、上臂直达指端。循经排刺:隔寸一针,深 1寸,施捻转补法,令针感循经而行。风池:针尖方向向对侧眼球,进针1~2 寸,施捻转补法3分钟,令针感达头顶。心俞:向脊突方向斜刺,深度11.5, 施捻转的补法,令针感沿季胁达前胸。睛明:直刺0.3寸,局部酸胀为度。

    石氏曾收治83例无脉证患者,其中上肢无脉,桡动脉搏动消失,肢体血压为 “0”79例,同时伴有降主动脉以下受累,股动脉搏动减弱,足背动脉搏动消失 4例。年龄在2123岁之间,均伴有头晕、头痛、胸闷、肢冷、低热等症,采用上法治疗,临床治愈率38.46好转率61.53%,总有效率99

3)面瘫(颜面神经麻痹):对于病程较短及病久伴面肌萎缩者,石氏据手、足阳明,手、足太阳在头面部的循行经路和经筋多居人体表浅部位的循行特点,认为此乃“真中风”之属,其病理机制为正气本虚,卫阳不固,藩蓠失守, 风客经筋,至卒口僻,目不合,引颊移口,缓不胜收。病持日久,经筋失养,则 肌肉萎缩。故立“散风活血,疏解经筋”之法,用多穴浅刺和多向透刺,方取阳 白四透(透向头维、上星、睛明、丝竹空),以疏解额角经筋;取太阳透地仓, 地仓至颊车部排刺以纠正口目喁擗;又缘邪闭日久,血瘀筋脉,致肌肉萎缩,故在太阳、颧髎、颊车三穴采用刺络疗法以去瘀生新,令萎肌复隆。操作要领:诸 穴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,每穴施术1分钟,刺络拔罐每次出血量35毫升 为度。

    采用上法治疗50例面瘫患者,病程均在一年以上,伴不同程度的面肌萎缩, 其中,在一个月之内痊愈者47例,平均治愈天数为41天,总有效率达94

   4)便秘:石氏据《灵枢,经脉》“大肠主津所生病”的病候记载,认为:“阳明热盛,无水行舟,肠失传导,糟粕滞留”为其主要病机,故法立“疏 调气机,通腑导滞”,方取手阳明大肠经下合穴上巨虚为主穴,又根据大肠的生 理解剖位置取左侧水道、归来及左水道、左归来夕外开二寸(暂定外水道、外归来)为辅穴。操作要领:均按捻转泻法的四大要素标准,先刺双侧上巨虚,进针 11.5寸,再针腹部水道、归来、外水道、外归来四穴,针尖向下内斜刺,深度 2.53寸,施捻转的泻法1分钟,留针20分钟。

采用上法先后收治250例便秘患者,其中原发为脑血管疾患214例,习惯性便秘15例,胃下垂8例,外伤性截瘫7例,腰椎增生性脊柱炎3例,脊髓炎,肌萎缩侧索硬化、股骨干骨折各1例,针刺后20分钟即行排便者占1/3,绝大多数在1小时 左右开始排便,15例习惯性便秘患者行针刺一周后,排便恢复正常,总有效率达 94.6%

4.砍刺络法辅以拔罐法的应用

    石氏秉《内经》“阴阳相得,合而为痹,内溢于经,外溢于络”辨病机,对气血疲滞或痰湿瘀阻之证,合古代“络刺”与“拔罐”两法为一体,临床用于治 疗哮喘、眉棱骨痛、面颊痛(三叉神经痛)、肩臂痛(臂丛神经痛)、肩周炎等 顽症固疾多获捷效。

    络刺一法,源于《灵枢,官针》,作用特点在于泄“阴阳俱有余”而不伤正气,关键在于掌握出血量。关于络刺的出血量,《灵枢,血络论》云:“阴阳俱 有余,虽多出血,而弗能虚”。《医学源流》又云:“凡血络有邪者,必尽去之,若血射出而黑,必会变色,见赤为止,否则病必不除而反为害”。均明言血 尽方可邪出。然应用传统络刺法为血液自然流出,难求其尽,故思加压之法,于 病变部位点刺后置罐拔之,这样医生可透过玻璃罐直接观察出血量,达到预定标 准,即行取罐,血尽邪出,故疗效速矣。

    甲子孟春出诊,患者为一老媪,但见两手支撑,坐于病榻,面苍雍肿,目如卧蚕,张口抬肩,鼻翼煽动,喉中哮鸣。自言:罹喘促之疾已三十一载,每于冬 春辄发,遍延医中髙手,而鲜能根除此恙。石氏认为:哮喘久病,本虚而标实, 应针刺以补肺气,刺络以泻其邪。遂予施治:先取大抒至膈俞七对背俞穴,施毫针刺以捻转补法1分钟,再取两侧肺命、膈俞,用三棱针点刺三至五点,见血后 复置玻璃罐用闪火法拔之,每罐出血量达10毫升即行取下。但见施术即刻,患者 呼吸渐渐平稳,20分钟后,自觉心胸豁然,复听诊,两肺干、湿啰音亦较前明显减轻。只经十次治疗,即告痊愈,至今未发。二十年间,曾先后收治160例哮喘 患者,其中病程在十五年以上者有78例,合并肺气肿34例,合并肺感染17例,嗜 伊红细胞高于正常11例。采用针刺与刺络相结合之法治疗,2/3经一次治疗症状 消失,1/32030次治疗症状消失,总有效率为95.6%。

    乙丑季冬,病房收一三叉神经痛患者,病程二十五载,曾三次做面神经阻断术均在两年后复发。现症为沿左侧额、颧、下颌三区域呈阵发性剧痛,洗漱食水均废,精神疲怠,面垢身羸,靠支持疗法度日,石氏认为:此病系脾胃实热,郁久化火,循经上炎头面,经脉气血瘀阻,不通则痛。立“活血化瘀、通经止痛”之 法,先取太阳透地仓、攒竹,施捻转的泻法1分钟;复取太阳、颧膠、颊车三穴 刺络拔罐,每罐出血量5毫升为度。施术方毕,患者即告疼势大减,复经七次治疗,患者笑逐颜开:自语为顽痛所累已历25载,几不欲生,石氏针到病除,实为 今生之幸。数年来,共治了8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,病程在一年之内的13例,一至三年的35例,三至五年的24例,五年以上的21例,采用针刺与刺络拔罐相合之法治疗,90%以上均在一周内痊愈。

庚酉仲夏,课间一学生带其父请石氏救治。但见患者右侧面肌频频惕动,叙述病情时,由于精神紧张,惕动益频,乃由十七年前感受风邪发作厥疾,经埋线、药物注射多法治疗,效果不显,特求根本之治。此乃六淫伏邪闭阻经脉,久而化燥生风。立“活血熄风、通经止痛”之法。石氏当堂示教:先取太阳透地仓,施捻转的泻法1分钟,复于太阳、下关、颧髎三穴刺络拔罐,每罐出血量5毫升即取下。施术后,痉挛停止,3小时后惕动复发而程度减轻,》经20次治疗竟根除此疾。近年来,曾收治面肌痉挛患者55例,采用上法,均获佳效。

 

二、医案选

1 :中风(基底节出血)

    XX,男,46岁。住院号197951986311日初诊。

    高血压病10年,20天前工作后入睡时突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,语言不清,左偏头痛,五分钟后,右侧肢体全瘫。西医院腰穿“脑脊液血性”,脑'示“左侧基底节出血,破入脑室”。患者精神萎靡不振,呼之能应,言语不清,右侧中枢性面瘫,肌力“0”级,舌质红,苔薄白,脉结代。各项检查:脑血流图:枕-乳波幅低平。胸部X光片:主动脉型心脏。 心电图示: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,室性期前收缩。神经系统:右霍夫曼氏征(十),双侧 巴氏征(十)。辨证此因烦劳而致阳气鸱张,上冲于脑,窍闭神匿,则神志昏瞀,肢体不 用。治以醒脑开窍,疏通经络。

    处方:内关、人中、三阴交、极泉、尺泽、委中、合谷。

    治疗经过:采用醒脑开窍法治疗两个月,患者语言功能、运动功能完全恢复,脑'复 查报告:“血肿吸收”。

2 :瘛谀(大舞蹈病)

    XX,男,59岁。住院号199741986415日初诊。

    患者平素急躁易怒,一周前劳后着风,遂觉周身酸楚,继发不自主舞动。左侧肢体无间 断地做粗大不规则的屈曲、伸直、扭转动作,精神紧张或外力刺激则辐度加大,舌红,苔薄 黄,脉沉滑。各项检査:未见异常。辨证为神窍隐匿,肝风肆起。治以醒脑开窍,'潜阳熄 风。

    处方:内关、人中、合谷、太冲、三阴交、太溪。

    治疗经过:采用上法治疗半个月,右侧肢体舞动幅度减少,一个月后不自主运动消失。

   【按】治本证以柔肝息风为常法,然石氏据“神主四肢功能”的学术之见,法立“靡脑 开窍”,方取大调神之主穴内关、人中,小调神之主穴合谷、太冲治之。由于患者年近六旬,肝肾亏虚而取足太阴脾经三阴交、足少鞞肾经太溪二穴滋阴潜阳,使风熄神复而告痊愈。

3 :喉痹(假性球麻痹)

    XX,女,70岁。住院号129881986424日初诊。

    198644日突发右半身无力,天津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'诊断“左丘脑栓塞, 两天后出现失语,进食饮水发呛,予鼻饲,转入我院。患者吞咽障碍,失语,右半身无力。 各项检査:悬壅垂居中,软腭上提无力,咽反射迟纯,舌肌无萎缩,左生理反射迟纯,左巴 氏征(十),余未见异常。辨证为元神之府失用,而致喉痹。治以醒神开窍,利咽通痹。

    处方:内关、人中、风池、完骨、天柱、上廉泉。

    治疗经过:上法施治三周,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正常,痊愈出院。 1

   【按】喉痹主症为吞咽障碍,一般采用鼻饲供给饮食,但患者多消瘦严重。石氏认为:本证可由湿热、痰浊、阴虚阳亢等致病因素蒙闭清窍,其病机仍为窍闭神匿,导致喉舌 机关不利,故取内关、人中以醒神开窍,取风池、完骨、天柱、上廉泉以利咽通痹。在手法 操作方面:内关、人中同前;其余四穴,石氏特殊要求:风池、完骨、天柱,选32号针,针 尖方向对结喉,深2.53寸,施捻转的补法。上廉泉,针尖方向对舌骨体,深度2

期刊导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