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

瘰疬 中风 截瘫的治疗——王乐亭临证治验

作者:秘书处编辑 来源:信息部 点击:10776次 更新:1721232000

  

王乐亭18961984),男,河北省香河县人,自幼喜爱针灸,从师针灸名医 陈肃卿先生。1929年悬壶应诊,从事针灸临床五十余年。临证主张“论其本,以胃 为先”,“治瘫首取督脉”,“治风先治气,气行风自熄” •王氏提出的“五脏侖 加膈俞”,“王氏挟脊方”,“督脉十三针方”,“老十针方”等经验处方,以及 对于中风、外伤性截瘫、脾胃病等治疗规律的探讨,均有相当的临床价值。曾任北 京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、教授。

一、学术特点和医疗专长

1. 金针透穴治疗瘰疬

瘰疬,指颈部的肿块累累如串珠,历历可数,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淋巴结核。 此病多见于儿童与青少年,好发于颈部、胸壁、锁脊上窝、’腋窝、腹股沟部。临 床以颈部、腋窝居多。此病发病较慢,病程较长,一旦破细1成疮,流脓淌水则经 久不愈,民间称为“鼠疮”,若在颈部破溃奢民间称为“鼠疮脖子”。本病多因 肝郁气滞,痰湿凝聚,痰火凝结或素体阴虚,肺肾亏耗,虚火内炽而致。王氏 根据颈、锁骨下均为手阳明大肠经,足少阳胆经所过,故用六寸金针刺曲池透臂 臑为主治疗瘰疬,取得了较好疗效。根据王氏儿十年的临床经验和几百例病例的 系统总结,六寸金针不仅仅只适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,同时对腋卞、锁骨上窝、 腹股沟部的淋巴结结核都有很好的疗效。王氏的体会是,一针贯三穴都有主治瘰 疬的功能,曲池、五里、臂臑均为手阳明之六,而手阳明之经起于食指梭镧,行 于上肢外侧,经肩、胛、颈至鼻旁。根据其“经脉所过,圭治系在”的原则,以 针刺之,使受阻之经脉气血流行,硬结肿块化散、消失。另外手阳明之经与手太 阴之经互为表里,故针刺手阳萌则能间接地调理肺气,肺脏主气,散精输布,如 同雾露之溉,又朝百脉。所以针曲池透臂臑,可使肺与大肠经同ti其功能是: 调气行血,疏通经络,逐疲散结,去腐生肌。通过调理肺与大肠的功能治疗瘰 疬,是从调整脏腑、气血、整体、功能入手。操作方法如下:

1)术前准备①循按:针刺前,医生双手托起患者前臂及肘,沿曲池 与臂臑之间的联线,顺其经络循行的方向,抚摸皮肤,揉按肌肉,使之经络舒 展。②定穴:患者双前臂曲肘拱胸,坐位。医生在患者双肘横纹尽处,用拇指爪甲切一“十”字,中心点正对曲池穴。③局部消毒:常规碘酒,酒精为曲池 穴作局部消毒,并用酒精为医生双手消毒。④检査针具。

2)针刺步骤:①刺皮:将针尖蘸少许甘油(无菌),医生用右手中指, 食指挟住针柄,姆指顶住针的尾端。将针尖触及患者曲池穴,使金针与上臂 延长线呈45度角,用左手轻抚针体,迅速刺入皮下0.51厘米。②稳速进针: 医生用拇指、食指捏针,缓缓旋转退针至皮下,并将针卧倒,沿皮下透刺,速进 缓退,以利进针。③皮下透刺:将针尖对准臂臑穴的方向,不可有所偏移,使 针体紧贴皮下,要深浅适宜。④透达臂臑:针尖透达臂臑穴,进针终了,患者 有胀感,沉重感。

3)加强刺激:①刮针:医生左手抚按曲池穴皮肤处。右手用拇指甲指 反向刮针柄,女性患者6至8次,男性患者刮7至9次,以引气、催气、鼓动经 气。患者有热胀感。在行针过程中(约15分钟)再刮针1次。②捻针:施行埝 转补泻手法。局部红肿热痛者用泻法。局部肿硬无红肿者用补法。针体约旋转180 度。在行针过程中(15分钟后)再捻转1次。

4)出针:①行针约30分钟后,医生左手持无菌棉球按压曲池穴。②右 手持针缓缓起针。③针起后,指导患者用棉球揉按针孔。

5)辅助治疗:①火計:对于病程久,结核肿硬不消或经治后已缩小成 硬结者,可使用火针(亦可用火针排脓)。医生用左手食、拇指将惠处硬核固 定,右手持针并在酒精灯上烧红,先速刺硬核中心,再于硬核周围剌三、四针, 将针剌人2/3为宜。如以火针排脓,刺后应用手轻轻挤按,以助排脓。②艾柱灸肘尖:每次57壮,用于瘇疬生于腋下而久治不效者。

 

2. 治中风十三法

于中风一证,王氏基本上遵循了《金匮要略》的分类方法,即以外风入侵, 邪中深浅,病情轻重而分为中锋、中经、中腑、中脏。并结合自己门诊经验,大 致归纳分为三类:©中脏胯:主要是有神志病证,突然昏仆,不省人事,且有 闭、脱证之分,醒后遗留偏瘫等症u ②中经络:无神昏见证,而突然发病,或 是神昏醒后,只^手足麻木,肌肤不仁,半身不遂> 语言不利,U眼隅斜,口角 流涎等。③后遗症:一般病程较长,历经上述两期,经针治或未^针治,后遗 偏瘫,口眼喁斜,语言蹇涩以及气血虚衰、脾胃虚弱等证者。“治风先治气,气 行、风自熄”,是王氏治疗中风的指导思想。他常讲:临证时,详审病机,均由于 内外风邪与痰?热、湿、瘀相搏,阻于经络,经络不通利则肌肉、筋脉失养,以 致废痿不用。所以治疗时应以治理经气为去,实际上就是通经活络,经气通畅则 血脉流通,筋肉得养。

从针刺治疗中风的全部方案中看,他也非常重视气血、脏腑的调整,例如在中风十三法中,手足+二针、督脉十三针法,治背兪法,老+针法,治任脉法, 治六腑俞法,刺募法等,都是这一学术观点的产物。十三法中的治疗方法很多, 适用于临床各种类型的患者。现简介如下:

1) 牵正刺法:适用于外风中于络脉,病情轻,病程短,症见半側面部,皮肤肌肉麻木不仁口眼喁斜,口角流涎,漏水,流眼泪,咀嚼不利等。处方: 水沟、承衆、地仓、颊车、.顧髎、阳白、四白、大迎、合谷。功用:祛风牵左, 通经活络。

2) 牵正透法:对于中风后遗口眼喁斜,日久重症,久治不愈的患者,可采用透刺法,以加强刺激量增强治疗作用。定名为“牵正透刺方” 6处方:阳白 透鱼腰,攒竹透丝竹空,四白透承泣,风池透风府,太阳透顧錤,.禾髏透巨髎, 地仓透颊车,曲池,合谷、功用:通经活络,祛风牵正。(注:-透刺的目物主要 是如辑治疗作用。.)s v:.…:1.

3)手足十二针:本方是根据手足部五输穴精选而组成^为治疗半身不遂 的首选方。处方:曲池、合谷、内关、阳陵泉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。功用:通经活 络,调气和血。(注:本方不但是治疗半身不遂的首选方,而且也可用于治疗高 血压病、瘫痪、痹症以及其他虚弱病证等)

4)纠偏法: 适用于半身不遂,风阻经络,偏侧瘫痪,采用患側的穴组,以通调气血,祛风通络。处方•.百会、风府(风池、肩鸛、曲池、合谷、环跳、 委中、阳陵泉、悬钟、太冲。功用:通经活络,舒筋利节。(注:方中取督脉的 百会、风府以祛风通经,胆经的风池、环跳、阳陵泉、悬轴;阳明经的肩鶼、典 池、合谷,膀胱经的委中,肝经的太冲,阴阳协调,表里麵,通达上下,调和 阴阳气血,疏通经络,以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。)

5)十二透刺法:适用于半身不遂,病程日久,偏侧肢体废瘘不用而功能 恢复较慢者。处方I肩锅透臂臑,腋缝透胛缝,曲池透少海,t1外关透内关,备谷 透劳宫,阳池透大陵,环_透珥市,阳关透曲泉,阳陵泉透阴陵泉,.绝骨透三阴 交,丘墟透申脉,太冲透涌泉。功用:通经活络,舒筋利节。

6) 开闭醒神法:适用于中风神昏窍闭者,相当于^脑血管病变的卒中 期,醒神幵窍,以促苏醒和俟复神志。处方:首用三棱针刺百会,四神聪放血; 或手足十二井放血。继用针刺人中、承浆、风池、、风府、合谷、劳宫、太冲、浦 泉。功用:醒神开窍。主治卒然昏倒,不醒人事,脶僻偏痿,口噤,、面赤,手 握,二便闭阻,息粗痰多,属于中医闭征范围者。王氏治疗此类危念病候,則以 放血疗法为主,他贯用的越血法有三棱针放血,毫钱点刺放血两种,前者放血量大,适用于实证、热证,后者放血量少,适用于虚证、瘀证。三棱针放血生要用于中风闭证,热盛窍闭,晕厥、血瘀、疼痛等实,证。本方中所用的百会、四神聪 放血,功能为清脑醒神开闭;十二井放血功能为泄热、平肝、祛疲。处方中前者 适用于病情危急作为抢救之用,后者可醒神开闭,功能持续而稳效,此两者是他 对于一般神昏所贯用的苏醒方。其功能为滋肾水,清心火,醒神开窍。王氏体会,劳宫、涌泉二穴合用,具有清心泄热,^安神定志之功。颇类中药的牛黄清心丸之效。

7) 回阳固脱法:此法适用于神昏仆倒,目开曰张,面色苍白,手撤遗 尿,鼾睡痰鸣,汗出淋漓,四肢厥冷,脉微欲绝之脱症。处方:神阙(灸)、气 海,关元(灸),百会、内关、足三里、涌泉。用炒盐将肚脐填平,上盖姜片, 用大艾柱灸数十壮或百壮,并灸气海、关元,然后再针百会、内关、足三里、涌 泉。功用:回阳固脱。

8)督脉十三针法: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。半身不遂晓阳偏废,气虚血 亏,针刺督脉振奋诸阳,以期阳生阴长,有利于偏瘫者恢复正常和整体机能的改 善。处方:百会、风府、大椎、陶道、身柱、神道、至阳、筋缩、脊中、悬钟、 命门、腰阳关、长强功用:补阳益气,填髄雔脑。<注:督脉十三针方,不但 适用于中风半身不遂,也可用于其它瘫瘘者,癫、狂、痫、痹证等。)

9) 治背俞法:此法适用于中风后遗半身不遂日久,五脏虚损,气血两 亏,阴阳两虚,神疲肢痿等虚弱证候。处方:膈俞、肺兪、心侖、肝俞、脾俞. 肾兪。功用:调气和血,调理阴阳。(注:本方除用于半身不遂外,也可用于虚 损,不寐,遗精,癲狂痫,月经不调^脏躁,咳血,便血等病证。)

10)老十针法:适用于半身不遂,肠胃不和,食少纳呆,脘腹胀满或嗳气 吞酸,呃逆时作等。处方:上脘、中脘、下脘、气海、天枢、内关、足三里。功 :调中健脾,理气和血i,升清降浊,调理胃肠。(注:本方重在调理脾胃,治 在后天,应用范围较广。)

11)治任脉法:任脉为阴脉之海,其意义在于补阴济阳,疏导气机,开胸宣麻,升清降浊,调理肠胃:用于中风半身不遂,取其调和阴阳与通理肠胃之 功。适用于半身不遂,脾胃不和,湿聚生痰,痰涎壅盛或疲湿缠绵不愈者。处 方:任脉十二针方(承架、廉泉、天突、紫宫、膻中、鸠尾、上脘、中脘、下 脘、气海、关元、中极)。功用:补防济阳,调和肠臂。

12) 治任脉法:选用六腑兪,其意义与五脏兪加膈兪相似c六肼属阳, 以下降为顺,泻而不藏,功主受纳卜腐熟运化,输转水谷之精微,传化糟粕,通 调三焦气化,通利二便。为腑不通则腑气郁滞,轻者上逆作呃,重则痛、呕、 胀、闭四证俱悉,而上下不通矣。中风后遗半身不遂,病程日久,特别是胃肠功 能失调,后天失于荣养,二便功能障碍,气血脏腑功能日衰,取六贿之俞穴与其 募穴,俞募配合,相得益彰。,处方:六腑俞穴(胆俞、胃兪、三焦俞、大肠俞、 小肠俞、膀胱俞)。功用:运化水谷,调理六腑。(注:六腑俞的功能也比较广 泛,除用于半身.不遂,六腑功能衰弱,胃肠失调,饮食二便功能障碍外,也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,停饮蓄食,胃脘痛,湿热泄痢,呕吐呃逆等六腑不和所引起的病证。

13)刺募法:所谓刺募法,是指针刺脏腑募穴的方法。而脏腑募六方的制 定,是根据凡募穴为五脏六腑的内部精气在胸腹部聚集之处。募:穴均分布在胸腹 部,其位置是以脏腑的部位而定,并不局限于本经,因此,募穴与脏腑的部位更 为接近。在脏腑发病时,或为顽疾,脏腑功能日衰,久治不愈,即可选用脏腑募 穴。处方:中府、膻中、巨阙、期门、章门、天枢、中脘、关元、中极。功能: 调理阯腑,益气和营。(注:刺募法不但可用于中风后遗症,半身不遂,也可用 于治疗截瘫,主要适用于病程日久、脏腑功能虚弱者等证。也可用于肝气横逆,胃 失和降所引起的呃逆,胁痛,腹胀,以及久泻久痢,脾肾阳虚,运化失职,二便不固。旨在温肾暖脾,固肠止痢,清利肝胆湿热,以及癔病、虚劳损伤等证。)

3. 治瘫十一法

瘫即瘫痿,指四肢不用或肢体筋缩弛缓,软弱无力,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 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。其中外伤性截瘫是由于脊柱突然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暴 力,引起骨折或脊柱脱位,完全或不完全的损伤了脊髄或马尾神经所造成的(脊 髓损伤平面以下)肢体感觉,运动功能完全或不完全的丧失,以及二便功能障碍 等。自1965年始重点研治截瘫病以来,总结出不少临床和理论方面的经验,他在 继承古医书的理论基础上,又有所发挥和创新。“治瘫首取督脉”,就是王氏最 突出的创新之一,他认为截瘫相当于中医的督脉损伤,因此治錄就要抓住治督脉 这个根本。才能突出治疗的重点。王氏常说:针灸治疗截瘫,并非“一针一得” 所能胜任,而是要调动全身十二条经脉,奇经八脉以及所属的脏腑的机能,才有 可能医治好损伤,恢复和改善机体的机能状态。所以治疗截瘫应着眼于整体,开 阔思路,围绕着督脉进行全面的治疗,由于督脉损伤的部位有髙低之不同,损伤 的程度有轻重之分,而且临床表理与一般的瘫痿不同,所以治疗时王氏特別强 调,要根据其临床特点,着眼于整体,重视局部,局部与整体相结合。采取分阶 段,分重点,分步骤的针刺方案。要充分体现出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。通过大量 的临床实践,摸索出一套实用而又行之有效的“治截瘫十一法”。目前“治痛十 一法”已定型成方,而且已广泛的运用于针灸临床。现将“十一法”介绍如下:

1) 治督法:①处方:百会、风府、大椎、陶道、身柱、神道、至阳、筋 缩、脊中、悬枢、命门、阳关、长强。②功能:疏通督脉,补髓健脑。

2) 治夹脊法:①处方:由第二胸椎下缘两侧旁开3分,隔一椎一穴,直 至第四腰椎,左右共计十六穴。②功能:疏导阳气,调理脏腑。

3)治背俞法:①处方:肺兪、心俞、膈兪、肝兪、脾俞、肾俞。②功 能:调补五脏,益气和血。

4) 治膀胱法:①处方:八髎、环跳、承抉、殷门、委中、承山、昆仑、 1泉。⑧功能:调节滞都,强筋健步。

5) 治任脉法:①处方:巨阙、中脘、下脘、气海、关元、中极、梁门、 天枢、水道、章门。②功能:育阴固本,舒肝和胃。

6) 治脾胃法:①处方:气冲、髀关、伏兔、犊鼻、足三里、上巨墟、下 巨墟、解溪、陷谷、内庭、三阴交。②功能:调胃健脾、养血荣筋。

7) 治肝胆法①处方:带脉、居髎、风市、阳陵泉、阳交、光明、悬 钟、丘墟、足临泣,侠谿、太冲。②功能:强筋壮骨,舒利关节。

8) 治足三阴法:①处方:气冲、阴廉、箕门、阴陵泉、三阴交、照海、 太冲。②功能:滋阴养血,缓痉熄风。

9) 治手三阳法:①处方:肩龋、肩贞、曲池、三阳络、郯门、合谷、阳 池、中渚。②功能:疏导阳气,通调血脉。

10)治手三阴法:①处方:巨骨、腋缝、侠白、尺泽,支沟、神门、大 陵。②功能:养血安神,柔筋通络。

11) 调理阴阳法①处方:曲池、内关、合谷、阳陵泉、足三里、三阴 交。②功能:疏通经络,调和阴阳

二、医

1:瘰疬(颈淋巴结核)

XX,女,17岁。病历号470843,1975年4月21日初诊。

患者于二年前,右耳后下肿起二个硬结。曾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颈淋巴结核。经服中药 及注射链霉素好转。近两月来突然明显肿大,质硬,按之不痛,推之左右不移动,伴四肢无 力,偶有头痛,性情急躁易怒,纳食尚可,睡眠尚安,二便及月经正常。面色红润,舌质 淡,舌尖红,苔薄白,脉沉细而缓。检查:颈部结核6 x 6 cm,腋下结核3 x 3cm,胸透 正常,表面皮肤不红,质硬,按之不痛,推之左右不移动。辨证气血凝滞,痰湿聚结。治 法:调理气血,消肿散结。

处方:曲池透臂臑。

治疗经过:选六寸金针,用泻法,,每周3次。针治5次后,检査腋下淋巴结核缩小至2 x 2cm, 颈部结核变软,分散为3个肿核。5月18日,颈部结核消散如蚕豆大。5月22日,颈部和腋 下的结核基本消失,临床痊愈。追访二个月未见复发。

2:中风

XX,女,65岁,1965106日初诊。

患者于两年前曾患髙血压症。左侧半身不遂,经针灸治疗肢体活动恢复。当日下午突然 神昏不语,右侧肢体麻木不仁。平素情绪急躁,食纳,睡眠尚可,大便秘结,小便正常。舌苔薄,脉浮弦。辨证为血亏肝热,虚风内动。洽法:平肝媳风,补益气血。

处方:十二井穴、百会、人中、手足十二针。

治疗经过:先刺十二井穴出血,再刺百会、人中,手足十二针方,留针30分钟。用泻 法。经针4次后神志清醒,语言逐渐恢复,大便已解,肢体活动恢复正常。

【按】本例由于病情较急,突然神昏,急以平肝熄风,醒神开转,故先剌十二井放A, 再针百会、人中醒脑明神,用手足十二针方通经活络,调气和血,经治4次,神志已清,诸 症好转。

3:中风后迪症

xx,男,60岁。病历号605533,1976年8月7日初诊。

患者左侧半身不遂已七月余。患侧臂痛挛急,仅能抬至胸部,手指不能屈伸,下肢行走 困难,需要别人搀扶,食纳正常,二便自调。血压160/90mmHg,舌质淡润、苔白,脉沉 细。辨证为气血两虚,筋脉失养。治法:补益气血,舒筋活络。

处方:十二透穴方。

治疗经过:每周3次。先补后泻。经针5次后上肢疼痛未作,挛急缓解,下肢力量增 加,抬腿较前有进步。舌苔薄白,脉弦,血压150/90mmHg,继用前方针剌1〇次,能够扶拐 杖在室内行走,手指屈伸也有恢复,能够用力持物。又继续10次,不用扶拐能行数十米,上

肢能抬至平肩,手能持物料理一般生活。

【按】本例患者属气血两亏,筋脉失荣,治以补养气血,舒筋活络,方用十二透穴,嫌 以先补后泻手法,取其通经活络,舒筋利节之功。针治5次,上肢疼痛未作,挛急缓解,下 肢以前有力。继前方又10次,能扶拐行走,手指功能有所恢复。再针10次,上下肢功能活动 基本恢复。

4:截瘫

XX,男,31岁。1968年11月初诊。

患者六个月前被汽车轧伤腰部,当时昏迷,醒后双下肢不能活动,二便失常。X线摄片 所见右肩胛骨粉碎性骨折,右肋骨骨折、腰压缩性骨折,经服中西药治疗,骨折愈合,但双 下肢仍瘫痪,肌肉萎缩,饮食较差,睡眠不安,尿潴留,大便需灌肠。检査下肢肌力为0 级,腰方肌力I级,痛触觉由胸12以下消失,腹壁、肛门、提睾、膝腿、踉腱反射消失。患 者面色黄,神清,舌淡红,苔薄白,脉沉细,血压120/80mmHg,尾骶部搏疮3*2cm。 外伤血瘀,阻痹筋脉。治以活血化瘀,荣养筋脉。

处方:①百会、风府、大椎、陶道、身柱、神道、至阳、筋缩、脊中、悬枢、命门、 阳关、长强。②由第2胸椎下缘两侧旁开3分,隔一椎一穴,直至第4腰椎,左右共计16 穴。③八髎、环:跳、承扶、殷门、委中、承山、昆仑、涌泉。④气冲、髀关、伏兔、犊 鼻、足三里、上巨墟、下巨墟、解溪、陷谷、内庭、三阴交。⑤带脉、居髎、风市、阳陵 泉、阳交、光明,悬钟、丘墟,足临泣、侠谿、太冲。5套组方,交替使用。

治疗经过:用补法治疗,第一疗程后,可以扶拐靠墙站立,尚需护理员推晬,自己可以 坐起。第二疗程,选方1、方2、方3、方4加肾俞、大肠俞、中脘、气海、关元。针后扶双拐在护理人员的保护下能够慢慢行走几步,小便呈反射性膀胱,大便定时能排,尾舐部疮 面愈合。第三疗程,选方3、方4、方5加关元、中极、肾俞,针后能扶单拐自己行走,腰 以下感觉恢复,肌肉仍萎缩。大便二至三日一行,小便呈反射性膀胱。第四疗程,选方同 上,针后扶单拐自己行走比以前动作灵活,小便能控制,但有急迫感》大便能自排,便稀时 尚出现失禁现象。第五疗程,选方1、方3、方4加气海、关元、命门、肾俞。针后能扶单 拐自行走,二便自理。为了巩固疗效,继续针数月,临床基本疫愈,恢复原来工作。

【按】本例患者两下肢瘫痪,二便不通。证系外伤血瘀,阻痹经脉,治以活血化瘀,荣 养筋脉,使用“十一法”中第17组的方1、方2、方4、方6、方75组方循环使 用,并加用肾俞、大肠俞、中脘、气海、关元、中极、命门以调理先天肾气和后天脾气,疏通 气机以调理肠胃功能。经六个疗程治疗,患者已恢复感觉及运动机能,已能独立行走,二便 自理,恢复工作。


期刊导读